本书以1368~1911A.D.为研究时段,以明清时期徽州一府六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明清时期徽州各县的地方志和地名志等历史资料,将历史资料的文字叙述进行定量化描述分析,得出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分布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并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揭示我国亚热带北缘中低山地与丘陵区的灾害发生规律,为徽
本书稿共分为四章,介绍了淮河流域的灾害与治理,内容包括北宋之前淮河流域的风调雨顺的状况,宋代之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频发、官民对灾害的应对与治理,新中国对灾害的治理等。书稿以淮河流域文化研究的成果为基础,语言通俗生动,兼有可读性和学术性。
自然灾害事件大多起因于自然风险。但是,自然风险不一定导致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损失的扩散和放大往往因为社会因素。而且,风险也可能系社会行为“制造”。因此,巨灾的“社会”行为成为巨灾风险管理的重心,风险社会脆弱性理论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风险理论研究视角的重大创新。本书旨在融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工具,创新研究视角和
本书叙述了清代的灾害状况以及相应的救灾、防灾技术、制度与实践等方面的演变历程。书中分为概述、大事记、灾情、救灾、防灾五编。
人类发展既依赖于自然,又要与自然抗争。自然在给人类发展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此,人类必须科学认识这些自然灾害,采取应对措施将危害降至最低。本书主要讨论自然灾害的4大主要来源:引发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球内部能流;影响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外部能流;引发滑坡的重力因素和降雪;小行星和彗星对生活的
中国古代灾害文献概论
本书是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从古至今,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自然灾害共存,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本书中介绍了10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从火山喷发到地震,从洪水到山体滑坡,从雷暴到太阳活动……书中的主人公尤利西斯教授为孩子们解释了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并告诉孩子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行为准则,让孩子对自
《江淮流域的灾害与民生》精选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江淮流域灾害与民生”学术研讨会的参会论文编辑而成,分别就灾害史理论、江淮流域等地区灾害与民生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丛书围绕生活中各种安全常识以及发生突发事件的基本常识和应对技能,进行科学的阐释和介绍。内容体现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实用性;图文并茂,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易于公众理解接受并借鉴应用。主要面向城镇社区居民,开展安全、应急知识普及宣传使用。本分册主要内容包括常见自然灾害的知识介绍和应急处理,内容实用、贴近生活,有针对性
灾民苦,灾民苦,灾民苦楚向谁述?20世纪前期,在自然与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陕西遭受了空前的灾荒,对陕西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从陕西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生态角度分析民国时期陕西灾荒的形成原因,并重点考察了灾荒之后陕西人口、农村经济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探讨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种新型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