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宋明理学,宋代是创始,明代是结束。而王阳明之学尤为明代理学的重镇,理学在他手里达到了顶峰。钱穆先生讲王学,把王学的学术脉络和成就置于整个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以精炼的笔法,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等问题,贡献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达于全盛。随后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胡瑗、孙复开先河,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敦颐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陆九渊,至于王阳明将理学推向高峰;到
该书共九章,系统地疏理了泰州学案序的内在逻辑,考察了泰州学派的历时特点,全面分析了泰州学派盟主及主要成员的思想内涵以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本书认为,王艮倡学立派的目的在于将儒学从经生的书斋中解放出来,以闾阎百姓易晓的形式,使儒家思想成为百姓自我陶冶精神、成德修为的内在动力。王艮将原本为经生文士所独擅,变而为人人共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刊刻于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时吕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抚。《呻吟语》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他在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故以呻吟语命名。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富有
本书以三宅雪岭、高濑武次郎、井上哲次郎为核心展开了日本明治时期阳明学研究的思想图景。一方面分析了三人对阳明学核心概念、范畴的理论创新,客观评释其对中国近代阳明学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阐释了阳明学在日本明治时期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可为挖掘阳明学的当代价值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明儒学案(学生国学丛书新编)
明代中期开始,阳明心学开始兴盛起来,逐渐形成江右王门。吉水状元罗洪先(号念庵)、新建会元邓以赞(号定宇),是明嘉靖、万历年间相继而起的江右王门代表人物。二人行事相仿,学问也近似,以守摄工夫见长,为时人所称,尤见重于刘宗周,因而黄宗羲标于卷端。《豫章罗念庵、邓定宇二先生学行辑述》在全面调查存世文集版本、勾稽佚文的基础之上
《王阳明之欧美传播与研究》为汉学研究大系之一。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的维度系统梳理了阳明学在西方的研究情况,所搜集的学术研究文献资料丰富,并建构起其学术关联,勾画出了阳明学在西方研究的全图。全书共有七章:、二、三章,分别考察了1916年之前、1900-1950年期间和1950-1980年期间的西方阳明学研究情况;第四章
《呻吟语》是明代思想家吕坤代表作,成书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全书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呻吟语》是吕坤对宇宙、人性、命运、时事、治道、物理、人情的观察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性,闪烁着智慧之光。本次出版的《呻吟语》是精选本,保持原刻本体例的前提下精选了百余则,并附上现代注解和译文,通俗易懂,对于非研究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传习录》进行详细注解,并精心挑选前人的精彩评语附于原文之后。对于《传习录》所涉及的名词和背景知识,陈荣捷都详细地一一注出,有词必释,有名必究,凡引经据典,悉溯其源,为读者扫清了阅读经典的知识障碍。对于从前各家的注评,陈荣捷以学术的客观立场兼容并包,收集了刘宗周、冯柯、东正纯、但衡今、佐藤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