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精深,是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为深入挖掘中国石窟的丰厚内涵、系统阐释中国石窟艺术的历史文脉,本书以24讲的形式将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四川、浙江等地的精华石窟及石窟群娓娓道来,内容包括各地石窟概况、开凿背景、延续年代,以及对代表性洞窟艺术成就的具体分析等。作者以其晓畅的语言将时空的变化与中国石窟艺术风
溧阳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南部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主要承担江苏省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等任务。2005年,受江苏省文物局委托,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对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征地范围内的文物点进行考
山西博物院藏印700余方,战国古玺占比较大,有姓名玺、箴言玺、吉语玺,更有两方珍贵的印章陶模,铸造精美;两汉古玺有“军司马印”“别部司马”“军假司马”“假司马印”“部曲督印”“部曲将印”“军曲侯印”等多方武将职官印;金元铜官印有“晋州军辖司印”“河东
石刻文献保存着重要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民族等信息,承载着当时的“社会主导文化”和“国家文化”。作者关注洛阳汉魏石经与西晋辟雍碑,探讨了汉魏石经的种类、地位及其在十六国北朝政局演进及文教发展中的作用,揭示晋辟雍碑碑阴所反映的几个问题。另外,作者对洛阳新出富?
邺城遗址,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国都,该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书精选邺城遗址出土的近200件文物,很多为首次发表。
本书作者常青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主师从宿白先生,主修中国石窟寺艺术,2005年在堪萨斯大学获中国艺术史博士学位。曾在龙门石窟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大量精美图片,讲述了敦煌莫高窟从
本书不分卷,共著录商周至元明时期古器物七十九种,八十五件。商周时期青铜器共计四十七件,以鼎、鬲、甑、敦、簋、尊等分类排序,此外还有古兵器四件、汉代器物七件,各时期铜镜二十四件,五代、元、明时期杂器三件。
《北京石刻史话》一书以北京地区石刻为主要线索,围绕着“石头”的历史、文物、掌故、出土、发现、鉴定、收藏展开。该书依照时代发展的顺序,结合有关的史实,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字铭刻材料,对各类石刻的产生、演变过程作了科学的说明。同时,该书也对北京地区大量闻名遐迩的石刻进行了详细、生动的介绍,使读者对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和
清代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制钱卷》主要收録研究的是清代制钱,以铜质为主。全卷辞目近1500条,辑録满清入关前至宣统14朝代及政权铸造的制钱近四千品。综述性辞目以朝代、年号、钱文命名,不附图。具体辞目以钱文命名,版别不同者以钱文为主目,以钱币折值、特征为副目,后附原大拓
本书是对以往众多夏文化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存目进行系统性的收集和梳理,能够帮助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了解和认识夏文化有关学术研究的整个发展历程,为深入开展夏文化研究提供文献线索。本书即是对夏文化考古和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梳理,包括资料篇和研究篇两个部分。资料篇依据发表形式(先报告、后简报)和时间顺序进行梳理。研究篇依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