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地震威力巨大。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减轻震后灾难,挽救更多的生命和财产,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阐述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防患意识和地震发生之后的紧急自救能力。
本丛书是一套简明的、附插图的科学指南。它介绍了地球上的生命最早是如何出现的,又是怎样发展和分化成如今阵容庞大的动植物王国的。这个过程经历了千百万年,地球上也拥有了为数众多的生命形式。在这段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细节,因此,这套丛书将这些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主题,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获得一
本书在重力固体潮观测的潮汐、非潮汐理论详细说明的基础上,介绍中国大陆连续重力观测站点,以及连续重力观测台网的观测技术和观测方法,并详细阐述中国地震局如何对台网观测数据进行管理;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将连续重力观测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汇总台网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两个地震实例来阐明地震预测研究的思路和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除了蓝色星球的自然容貌,地球还有另外一副“容颜”,这便是人类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思考,用文字描述、图像绘制、科学归纳、数据统计出来的“地球容颜”。她森罗万象、丰富多姿;她变化万千、日新月异。与“自然地球”相对,本书创造性地称其为“人文地球”。 本书带领我们踏上人类认识地球的漫漫旅程。这段激动人心的
本书针对复杂多变的储层预测问题,以岩石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为基础,将动力学非线性科学中的全新概念、理论和算法引入和应用于储层预测与评价之中,创建了新型的储层预测理论和方法技术。系列研究的科技成果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在各大油田和科研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益,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本书以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6.0级强烈地震为例,研究了在社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在机构改革进程中,地方党委和政府进行地震灾害应对处置与恢复重建的情况,对其灾害治理的举措、成效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提炼灾害治理规律,总结治理经验与启示。本书在对宜宾“6·17”长宁地震的基本情况、抢险救援及
《地震防灾避险100问》从地震与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时的自救互救三个方面,解答了公众需要知道的问题。读完本书,你就会知道基本的防震减灾知识好懂、好记,并不难学。
本书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和幽默的漫画带领小读者从地震原理、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应对及地震救援等方面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危害,牢记预防地震、减少灾害的方法。本书更透过小故事、知识点和挑战一下等小栏目,鼓励小读者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甚至人文艺术的角度去思考地震这个课题,不断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上网查找资料、做实验、讨论
本书分别对汶川地震中公路的震害进行了总结,建立了桥梁、路基和隧道的易损性模型,并提出了公路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对震害损失快速评估软件的计算方法和操作进行了介绍。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震害损失易损性研究现状、易损性模型建立地震动参数的选取、路基震害调查及易损性模型建立、桥梁震害调查及易损性模型建立、隧道震害调查及易
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地磁场两极曾发生多次反转,而每次反转几乎都伴随着物种大规模地消亡,相同的悲剧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没有卫星,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电力系统崩溃的世界,我们能想象吗? 本书追溯了电磁学和地磁学的发展历史,从13世纪法国的地磁勘察,到维多利亚时代对电和磁源自同一个基础力的发现,到当今地球磁场强度正在超出